避免將互動設計等同於介面設計,了解兩者差異

每次看到設計師只關注畫面美觀,忽略使用者互動,
我都想說:「別只顧著外表,內在互動才是關鍵!」

製作過程:Anna Sui Wallet


Icon Design:My Wallet 真的讓我拿到 Dribbble 帳號了,為了感謝大家的支持(喂)我把創作過程和思路放出來。簡單來說呢就是硬上、沒什麼華麗麗的技巧,不停加圖層加高光加陰影…畢竟這是我第一顆刻這麼細的擬物風 icon,之前都在接案公司工作、哪來 30hr 的時間慢工出細活。(大概是做習慣 iPhone 和 Android 的 App UI,凡是製圖我都優先考慮向量格式,即使這 icon 不可能上架,我還是做成向量格式,至少邊緣乾淨銳利漂亮。)Dribbble:ANNA SUI wallet

開發前的冷靜思考:你的App點子真的獨特嗎?

每次聽到有人興奮地說:「這點子太棒了,肯定大賣!」
我都想潑盆冷水。
在開發前,先冷靜評估市場與自身能力,別讓熱情蒙蔽了理智。

App設計中,反應與提示真的不重要嗎?

每次看到 App 沒有任何反應或提示,我都想問:「這是要我猜嗎?」
設計中,適當的反應與提示,能讓使用者操作更順暢,體驗更佳。

Icon Design:My Wallet

20131207-DEMO.png
總時數超過 30 小時,超過 100 個圖層。逼我換 MACBOOK PRO,還得加滿 RAM。舊 AIR 跑不太動。希望有人可以因為這顆 icon,分我個 Dribbble 的邀請碼。(真的拿到了!感謝 Mike Bronk

使用者經驗藏寶圖:設計師不可不知的開發流程

每次專案開發,總覺得像在尋寶。
但沒有地圖,怎麼找得到寶藏?使用者經驗藏寶圖,就是我們的指引,
帶領團隊從構想到設計,順利抵達終點。

扁平化設計:斜陰影

flat-斜陰影.png
常常在扁平化的 icon 上看到斜陰影效果,要製作這個效果有很多種方式。網路上的教學文也很多種,我就挑了比較簡單的作法來實作順便 PO 自己的作法了。可以結合厚度、讓 icon 更潮。(沒辦法、現在就是流行扁平化、厚度、斜陰影。)

扁平化設計:厚度

flat-厚度.png
這張是 512 x 512 px 的 iOS Desktop icon 原始圖檔,可以看到在我放在 photoshop 分類中關於扁平化設計系列文章所製作出來的效果。高光線真的很重要,細細一條就能帶給人「厚度」和「轉折」的視覺效果。

扁平化設計:折頁

7.jpg
翻頁效果也是很常見的扁平化小技巧,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完成了。請接著扁平化設計:高光、陰影 繼續做喔!

扁平化設計:高光、陰影

6.jpg
有了基本雛型後可以開始添加細節,從放大鏡icon的優化開始。如果有上過素描課、老師會說明高光和陰影的重要性,扁平化設計將視覺元素抽掉很多,高光、漸層、陰影等基本組成因此變得更重要,更需要注意每 1px 的細部處理。

扁平化設計:基本雛型

11.jpg
扁平化設計是現在最流行的設計趨勢,比起擬物風,扁平化設計去除大部份的材質和光影變化,但仔細觀察,仍保有許多細節。無論是陰影、漸層、高光、立體感等,並不因「扁平」而隨意帶過。這個教學不太需要修圖技巧,只要會用「形狀圖層」就好。為了因應各種尺寸的 icon,我習慣盡可能用向量來製圖。

各式按鈕背景:進階篇

32.jpg
這篇會教大家怎麼在按鈕外圍做一圈凹陷的陰影,為了教學需要、有故意將效果做得誇張些。如果知道原理了、記得把數值調小一點比較自然。請接續各式按鈕背景:基本篇 製作~